[upload=212264] %?\.IB,P
Og+indi
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目前国人还对日本耿耿于怀,那个弹丸之国对中国的侵略,伤及了多少无辜的家庭,有多少同胞被集体屠杀,而对那些双手沾满血腥侩子手的审判,似乎又离我们那么遥远,这次我读了《纳粹的精神解析》,也就是德国战俘从审判到执行死刑的日子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我觉得中国似乎有些太仁义了,特别是对日本的那些侩子手。 Dce|
德国纳粹被俘的帝国元帅戈林在监狱的16个月中,他的生活轨迹是什么样的?他是如何应对最后审判的?当时美国陆军心理学家凯利给了我们最终解释。戈林据说是当时被俘的纳粹最高统帅,作者说他是个对家人,甚至朋友很友好、很友善,然而对待陌生人又是那么残忍的大胖子帝国元帅,在监狱中还一直认为自己是德国的骄傲。庆幸的是,当时在那个戒备森严的监狱中,还好有凯利与他沟通,才会让我们后人对纳粹的元帅有了更鲜活的印象。也让我们知道了这个临死还要抗争不想被绞刑,要求被枪决的元帅,没被批准后,他选择了自杀,他吃了氰化钾,他的死据说让美国人蒙了羞,因为监管的疏忽。但是我不明白的是,戈林的自杀,却让剩下被绞刑的德国纳粹军官各个群情高昂,从容赴死。 &2HF#CG]
对此,我有些不解了。美国人在德国用绞刑的方式处置了纳粹罪犯第三帝国的前外交部长里宾特罗甫,然而凯利认为他在生命即将结束时表现出非凡的勇气。还有罗森堡拒绝临行前的祈祷。斯特莱歇尔、弗兰克等全部是死硬到底、色厉内苒地赴死。本应该大家都认为这些沾满血腥的罪犯被处决是罪有应得,然而我却高兴不起来,中国有句古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难道他们到死都不觉得自己有罪吗?那些在侵略战争中冤死的灵魂会放过他们吗? $ezl$|sMV
当然读这本书时我又想到了不该想到的萨达姆,他也是被押回本国宣判的,而且我们都看到了萨达姆被执行绞刑的过程。这个国家元首临死前也如纳粹的那些战犯,他们的死在某些程度上有那么多相似之处,或许死对于他们来说并不可怕,但是即便心理学家凯利也没有给我一个可以坦然接受他们可以这样选择死亡的理由。当然凯利给不了我们最佳答案,他45岁时就因为工作上的压力,家庭的不如意而选择自杀,他的自杀让他的孩子们蒙受了强烈的心里阴影。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给我们留下了这些宝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在这里对被俘的纳粹官员们有更直观、更真实的了解。 aC({R&N
可能是因为做过多年记者的原因,所以对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的人生历程都想做深度了解,总是对别人笔下的人物有些怀疑,总是更相信自己做出的判断,其实这也算是一种职业病吧。之所以读这本书有这么多感悟,是因为这也是自己非常想弄明白的一件事,对于邪恶本质的探寻,是每一个生活在幸福时代的人,远离战争的人,又那么渴望探究,那么渴望寻求的真相,中国还有句古话是:“人之初,性本善。”这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珍贵名言,但是在某些时候,却又不那么贴切。戈林的自杀就是如此,他临死之前写的遗书全是为监狱狱警的开脱,几百字都是再阐述毒药是自己隐藏起来的,与狱警无关,他的自杀就是因为法庭拒绝了他恳请将绞刑改为枪决的请求。都是赴死,为何西方人对选择死的态度是这样的,绞刑是底层人物被处决时的一种方式,作为元帅认为自己的死不能被侮辱,所以戈林无法承受。然而作为死,我们会觉得枪决也好,绞刑也罢,都是一种死亡。难道选择死亡的方式还会让这些最高统帅们心有不甘吗?难道他们不认为自己的一个指令就令那么多人妻离子散、无家可归,甚至家破国亡与一种死的方式还有多大的差别吗? z#0BD~z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依然有很多疑问。我相信凯利描述的那个被俘后依然谈笑风生的戈林,那个头脑聪慧的戈林,还有那个在纪律森严的看管下还能自杀的戈林,是真实的戈林,因为这也仅仅是凯利关于战争的印记。而我们呢,这些远离战争的人,只能通过我们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思考来解读和还原一个自己能够理解和认知的战争印记。 W.p${Y!
|
一共有 13 条评论
Quote:
再来学习一下
Quote:
感谢来访宝林专页
Quote:
哈哈,这个评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