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人才作用空前高涨,国家昌盛、民族富强、企业命运越来越取决于人才质量的今天,人才商品化已成现实,争夺策略此起彼伏。企业商家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实践看,笔者认为以下方式值得借鉴。 ^&|eB
用人灵活的人才租赁 7T:6$
何为人才租赁?意即人才租赁公司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招募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再向用人单位派遣员工,用人单位与人才租赁公司发生租用关系,与外派员工并无劳动合同关系的用工方式。据了解,这种方式起源于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才流动政策的放开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及其新一代求职者就业观念的转变,不少东部沿海城市的人才交流中心开始抢先经营此项业务。据我国率先尝试人才租赁业务的银行人士介绍,人才租赁这种选人用人的新方式,试行的初衷是开拓编制外用工渠道,对象是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一般由人才交流中心主办,并依托自身强大的人才资源,按照国家劳动法规有效地对劳动者进行招聘、外派、管理,在合同期间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等。其好处在:一是有利于解决国有企业“请神容易送神难”的用工体制痼疾;二是有利于“低成本用人”目标的实现;三是有利于增强“正式工”的压力感,进而达到“激活人才”的管理目的;四是有利于用人单位减轻人事劳资管理负担。同时,实行人才租赁后,由于用人单位只管用人,其他人事方面的事情均由具有人力资源专业水准的租赁公司包办,这样不仅能根除员工进出的人情干扰,而且能有效确保用人单位的用工质量。 ^L*!vN
|
一共有 4 条评论
据统计资料显示,伴随我国对人才开发和利用工作的高度重视,我国人才市场的社会化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信息化、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及其人事代理和测评业务不断拓展,一个以市场机制为基础配置人才资源的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传统的统招统配制度正被“单位用人找市场,个人择业进市场”的双向选择机制所代替。仅“九五”期间,全国3749家人才流动服务机构、1.8万从业人员就先后为国有企业引进配置人才280多万,为农业引进配置人才信息计算机数据库20619个,全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保有量达280万份。面对人才市场及其中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茁壮成长,近年来一些受益匪浅的企业领军人物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办企业、搞事业有钱无权难办(因为没人才得找关系调),尤其是搞个体私营的,多由于规模不大、形象不佳而被人才“嫌弃”。如今真是天地之间变了样,缺啥人才都可找人才市场牵线、中介机构搭桥,找什么样的人给什么样的价彼此均可讨价还价,这不仅有利于整个社会人才余缺的调剂,也有利于各类人才积极性的调动和潜在的聪明才智的发挥。
随着国家宏观教育体制的改革及其就业形势的变化,“竞争求胜”这一市场经济的法则开始不断与学校乃至每个学生“结缘”。随之而来的就是生源大战帷幕拉开、“分配格局”不攻自破,“人才专卖”这一“克隆”于商品营销的做法被引进校园。前些年通过学校“专卖”应聘到一制药厂工作的利某直言不讳地向朋友自白:“人才专卖是中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表现”。在他看来,自主择校择业体现了“双向选择”原则,有利于人才的合理定位和当代大学生人生目标和知识价值的展现。推崇的学校认为:“人才专卖”是高校就业指导的一个方向,把用人单位引进学校,一是可以更多地了解社会的需求,有利于测试各类专业的“含金量”;二是可以通过签约数量衡量办学效果;三是通过学生不出校门就落实就业于无形中提升学校的可信度和知名度,以利在今后的招生中形成独特的优势。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企业从创新人本管理出发,提出了旨在将过去企业的“无主”产权变为有主产权,通过靠成才获得股份的激励机制,使职工树立“企业发展我发展,我靠企业求生存”和“成才靠努力,股份靠创造”的新理念,营造出人人发奋、岗位成才,就地成才的人文环境,形成了“谁先成才谁先富,人人成才人人富”的“人才股份制”。据介绍,在我国率先提出并推行这一机制的四川御马床单毛巾股份有限公司,不仅靠这一机制激活了人才资源,摆脱了濒临破产的险境,而且产销规模比实施人才股份制前扩大了近10倍。对此,不少关注此事的专家和学者认为:这种给人才配股,靠贡献多“拿”的激励机制,体现了“群英治厂”的特征,既克服了过去大家都不愿承担责任的弊端,又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种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收入分配方式的新探索,为企业深化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作法。
对于目前尚处开发不够、经济落后、人才匮乏、发展受限的地区或企业来说,在自我培养难解人才之急的特定条件下,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即“人才借贷”不失为一种既经济又实惠的选择。其操作方法为:对目前急需的某些高、精、尖紧缺人才,采用通过签订一定期限契约的形式,以借贷的方式加以利用。采用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一是可以节约大笔人才教育培养的前期费用和后期的“人才所有”成本,有利集中有限的人才开发资金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改善人才竞争中的不利地位,确保以较少的投入产出更多的效益;二是可以快速解决重要理论和技术发展难题,有利于特色经济和品牌形象的打造;三是不仅可以消除“孔雀东南飞”的顾虑,而且有利于有效防止人才开发效益的下降甚至完全丧失,如及时调整更换或招募各种更为需要和适宜的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