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

2025 - 2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 
«» 2025 - 2 «»

日志分类

存 档

日志文章


2009-08-29

反思信任

在过去二十年间,人们对信任的作用评价甚高,将信任誉为维持经济之轮滚滚向前、增进人际关系的强效润滑剂。可是,近年来随着诸多公司丑闻的披露以及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多人突然意识到,如今商业世界里的欺骗和贪婪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我们该如何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信任他人?我们的信任机制是不是出问题了? 5~/^kjqX  
,7[DSi24f  
本文首先指出,信任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它潜藏在我们的基因中,是我们儿时学到的一种技能。我们会根据一些非常简单的信号对他人产生信任感,比如我们很容易相信与自己在某些方面相似的人;而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容易轻信和误信他人。从总体上说,信任作为一种生存机制对于人类整体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对个体而言,误信他人可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麻烦。一个人要在世上生存,就必须学会聪明、正确地运用信任。这种信任——作者称之为“淬过火的信任”——并不容易获得,但只要你足够审慎,就可以开发出这种能力。作者归纳出给信任“淬火”的7个初步规则。 4{@_l3 C F  
%e.|Q9yi  
Zg{- @E  
规则1 XN>I_uR;k  
e"F?V:v  
了解自己。一般来说,人们在信任问题上不外乎两种倾向。一些人太容易相信别人,另一些人在与人交往时则太谨慎。如果你是前一种人,那你就必须细心解读你接收到的信号。如果你是后一种人,那么你就必须培养营建信任的技巧。 |pEg<A4pI  
APm&s}HG#  
规则2 1*&TO;f  
&P{+X)1K  
从小处做起。信任不可避免会带来风险,你所要做的是将风险保持在合理的水平(即较低的水平)。你可以从一些培养互惠关系的小举动开始逐渐建立起牢固的互信关系。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惠普公司推出一项新举措:允许工程师们在需要时把公司设备带回家用,而无须经过繁复的手续。通过此举,公司向员工发出了强烈的信任信号,而其中隐含的风险却不大,因为员工们都不愿辜负这种信任。 35|(mv  
/'!|`,W9?  
规则3 Xvy) be?)  
1oA`M=ly8  
设置后路。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有后备方案,人们就会付出更多的信任和投入。比如,好莱坞的编剧们会把自己写的剧本拿到美国的编剧协会注册——凭着这个简单的举动,就能防范他人抄袭自己的作品,他们也就能放心地向代理人、制片人和制片厂的高管讲述剧情了。 I%"; `  
aBV-cr6x  
规则4 r99&!N?8V1  
K[]X 1'  
发出强有力的信号。大多数人总是误以为别人能一眼看出自己诚实可靠。实际上,我们需要发出更清楚的信号,让别人知道我们是可信的。同时,我们还必须对背信弃义之举给予有力的还击,让对方知道我们不是那么软弱可欺的。 X48/ F j{  
<ZgV44.>%l  
规则5 fo;#YT  
,oO T%qp  
认识到对方所处的困境。在信任他人的问题上,我们总是担心怎样进行自我保护,而时常忘了与我们打交道的人同样也处于一种将信将疑的矛盾心态之中。对方也需要得到一个保证,以确认他们是否(或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信任我们。善于建立人际关系的人会主动消除对方的疑虑,减轻其担忧。 t@\vqs9  
=#"Gi  
规则6 3n7mtI6yV  
avU#JV_r1  
在个人交往的同时考察对方的身份角色。一个人的身份角色可以成为其专业技能及行为动机的保证,是快速信任的一个重要考察因素。但是,建立在身份角色之上的信任并不是绝对保险的,过去一年中华尔街的表现就是最好的例证。 "a`K*R.:K  
[M#%UQ@E  
规则7 F9k}H  
X7b4h&J  
持警觉,始终质疑。许多受骗上当的人最初都考察了对方的可信度。但问题是,他们后来没有继续进行考察,因为他们觉得对自己信任的人还要加以质疑,心理上会有些不自在。然而,当事情关系到我们的身心健康和财务安全时,我们必须长期保持警觉。 dSpe3v  
i-jidM#N  
作者:罗德里克·克雷默(Roderick M. Kramer) }T -2h*  
y{w yM%cK  


类别: 无分类 |  评论(0) |  浏览(13651) |  收藏